【科普】什么是“治未病”
当人们的理化检查出现无异常或轻度的异常,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灰色地带—亚健康。对于这类人群,西药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而中医通过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方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刮痧等传统疗法调整气血,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使这部分人群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体态,从而远离疾病。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酒泉市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特色服务项目及基本内容介绍
1.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全息系统为理论依据,用针刺腹部特定穴位的方法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是对传统针灸治疗的创新,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病、失眠等多种疾病。
2.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子午流注就是辨证循经按时针灸取穴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它是依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其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时辰取什么穴位进行治疗。比如一般的经络,流注的经脉是肺经,时辰对应的是寅时,所以通肺经,下一个是大肠经,也就是卯时,每个时辰相应的经络,在该时辰里的精气是最为旺盛的。另外,武术学里面也根据阴阳五行来制定,可以有子母补泻法,就是每个时辰取对应的应该补的穴位,补母法,泻子法,这是时间针灸学的治疗理论,也是子午流注在针灸治疗学应用的一些体现;灵龟八法即根据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经穴(八脉交经八穴)的按时取穴法。
3. 三伏贴及三九贴:三伏贴又称发泡灸、三伏天灸。它是根据中医理论,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将中药贴敷在特定穴位上,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不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能力。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三伏贴适应症广泛:①. 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肺心病、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②.消化道疾病:如胃胀、腹胀、寒性胃肠病、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 ;③. 风湿免疫疾病:如风湿寒性关节痛、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免疫力低下者;④. 脊柱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痛、寒性腰腿痛,虚寒性筋骨肌肉痛;⑤.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宫寒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出现全身或局部怕冷、多关节疼痛或腰腹怕冷疼痛等;⑥. 儿科病症:如小儿哭闹、厌食、遗尿、消化不良等。
“三九贴”指在每年三九天中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以达到预防和祛除疾病的一种传统外治疗法。“三九贴”通过特定穴位的刺激,达到温阳驱寒,提高免疫力,控制疾病发作,减轻患者症状,使患者获得冬病冬防的疗效。在药物贴敷前,首先辨证之后进行膏肓俞、身柱、命门、神阙或者中脘、关元等穴位的隔姜灸,使经脉气血更好的温通流注之后再进行贴敷效果会更好。三九贴同样适应症广泛,每年在“三九”天气进行艾灸、贴敷等中医理疗也可以达到预防保健,未病先防的效果。
4.隔物灸及温针灸:隔物灸又称间隔灸,就是是灸法的一种,通过隔物的不同,可以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隔中药饼灸,灸法具有胃补中气、散寒通络的作用,具有温补中气、散寒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是对中药和针刺方法之外一个有益的补充,通过隔物灸特别适合于体质虚弱的病人,我科擅于运用隔姜灸艾灸神阙、命门等穴位以散寒通络,温中补气,治疗脾胃虚寒、风寒湿痹、痛经等病症。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痛等。
5.梅花针叩刺:梅花针主要是在针柄的一端装上了五颗小针,样子比较像梅花,所以叫梅花针。梅花针一般采用敲击法和叩击法,我科擅于使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疗法局部施术治疗带状疱疹、斑秃、神经性皮炎等。
6.耳穴压丸:耳穴压丸法,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可以治疗失眠、心悸、头晕头痛等内科常见病。
7.刮痧: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8.拔罐: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的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局部瘀血,使人体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消肿止痛、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袪风拔毒,驱寒除湿,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起到保健的作用。
9.铺灸:铺灸是将生姜切碎,挤去多余的汁液后均匀的铺在背部督脉、膀胱经循行的位置,上层再铺上大蒜,盖上适量艾绒、引燃,燃烧至一定程度后续艾绒,反复多次,缓慢地将生姜大蒜的温通作用发挥到极致。铺灸施灸面广、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其通过大面积、大剂量深透的温热方式使经络畅通,激发经气,内达脏腑,外通肢节,从而达到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补五脏、柔筋壮骨、通络开痹、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引邪外出等作用,可防治多系统阳虚甚或风寒、痰湿、瘀血阻滞之疾。督脉可以沟通全身经络,膀胱经主一身阳气,通过艾灸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发挥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抗御病邪,调整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铺灸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老年骨质疏松、鼻炎、支气管哮喘、胃寒、慢性腹泻、男子肾虚、女性痛经、宫寒及畏寒怕冷、病毒性感冒反复发作、支气管哮喘、手足冰凉、气虚体弱、失眠健忘、、头昏耳鸣、神经衰弱、年老体衰等其他一切阳气虚衰、寒邪侵袭之证和养生保健。